2025年商业航天投资展望 - 星座加速部署、关注火箭首飞【中信建投国防军工】

保养维修作者:wang1232025-01-15更新:

(来源:CSC研究军工及新材料团队)

微信公众号声明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核心观点

2024年,全球航天任务频次再创新高,共计完成265次发射。SpaceX保持领先优势,占全球发射总量的50%;火箭发射端技术不断突破,星舰成功试飞、新一代猛禽3发动机面世。可重复使用、大推力火箭技术将成为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快速部署的关键。我国商业航天发射稳居世界第二,民营商业航天发射道阻且长。产业中,国有民营企业共同布局,卫星研制与火箭发射模式逐步转型,关键技术及产能瓶颈有望突破,商业航天力量有望加速低轨互联网布局进程。随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运营、多款可复用商业航天火箭计划发射、手机直连卫星商业化应用发展、海外开展试运营业务,预计2025年我国星座整体建设进程将迈入新阶段。

主要内容

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应用广泛,军民市场空间广阔

相比于地面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具备覆盖范围广、跨洲际通信时延低、支持大规模灵活通信、建设成本低、可用于应急等特殊场景的优点。但其系统容量较小,无法满足高人口密度区域的并发通信需求,而且在频谱效率、峰值速率、网络时延方面也不如5G,尚无法达到5G通信的性能要求。经过三次发展浪潮,卫星互联网“与地面通信系统互补融合”的定位逐渐清晰。

卫星互联网在军民用领域应用广泛,万亿市场空间广阔。不同场景下的宽带服务是卫星互联网主要的应用方向之一,其还将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能够避免气候或者地面基础设施被摧毁等因素影响通信的质量,且自身抗毁伤能力强,在军事领域应用广泛。目前,我国航天产业辐射的产业链规模已超过万亿。据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统计,从2015年至2020年,我国商业航天产值由3764.2亿元突破至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2%,预计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超2.3万亿元。下一阶段,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将步入快车道,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2.8万亿元人民币。2030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接近10万亿元。

2024年商业航天回顾:全球航天任务频次再创新高,SpaceX保持领先优势

2024年,全球航天任务频次再创新高,全球运载火箭共计完成265次发射。入轨发射总计259次,比2023年的221次增加了17%,平均1.4天完成一次火箭发射,同样创历史之最。按照国家划分,美国与中国贡献全球火箭发射主要份额,欧洲整体表现不佳。其中,美国2024年完成154发火箭发射,占全球入轨发射总量59%;我国2024年完成68发,占全球入轨发射总量26%。

从执飞火箭来看,SpaceX的猎鹰系列为全球火箭发射绝对主力,占全球发射总量的50%。美国主力火箭德尔塔系列在完成最后一次发射后退役,火神成功首飞。中国长征12号、引力一号等新火箭成功首飞,欧洲阿丽亚娜6号首飞仅部分成功。火箭发射端技术日渐成熟,火箭复用技术如猎鹰9号火箭有效降低发射成本,显著提高任务执行效率。

2024年我国共完成68次火箭发射任务,较2023年的67次火箭发射记录再创新高,其中2024年成功发射66次,失利2次,成功率为97%;民营火箭公司发射12次,占比18%。航天国央企为火箭发射主力军,民营火箭仍以固体火箭为主。

海南商业发射场启用,我国商业火箭发射效率再提升。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于2024年11月30日首次成功发射。海南商发目前共建成一号和二号两个工位,一号为长八专用工位,二号为商业发射工位,可满足每年各16次的发射需求。

全球卫星频轨资源稀缺,我国卫星互联网正式组网开启。国央企集团加速布局商业航天,卫星制造端与火箭发射端加速补齐短板,航天科技集团于2024年9月分别成立了商业卫星公司与商业火箭公司。随着我国商业主体性确定,行业整体有望加速发展。同时,随着供应链的变革,由传统军工供应链体系转向商业与民营市场,成本与效率有望大幅提升。

2025年商业航天展望:我国星座发射常态化、商业化进程落地、与各型火箭首飞

自2020年以来,全球火箭发射次数连续三年创下新高,全球航天活动显著增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在通信卫星领域,我国低轨卫星的建设相对滞后于高轨高通量卫星。天通一号卫星是我国成熟的GEO卫星星座,已被各行业广泛应用。2024年,我国两大巨型星座(GW及G60)正式组网开启,标志着2025年星座部署将进入常态化发射的新时代。截至2024年末,SpaceX星链卫星已累积发射超7000颗,星网GW及垣信G60分别部署了10颗和54颗卫星。

巨型低轨卫星星座的建设和运营,具有周期长、技术集成度高、高风险等工程特点。我国国有民营企业共同布局,卫星研制与火箭发射模式逐步转型,关键技术及产能瓶颈有望突破,商业航天力量有望加速低轨互联网布局进程。同时,随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首飞、多款可复用商业航天火箭计划发射、手机直连卫星商业化应用发展、卫星互联网海外开展试运营业务,预计2025年我国星座整体建设进程将迈入新的阶段。

风险提示

1、卫星互联网建设不及预期。卫星互联网产业系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随着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国家可能会出台新的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和指导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些政策和法规的调整可能会对行业的生产运营和投资决策产生影响。

2、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尽管中国在卫星互联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与国际最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在一箭多星、低成本制造等方面,仍是制约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3、频谱和空间资源争夺。随着低轨道卫星数量的急剧增加,频谱资源和空间轨道资源的争夺将日益加剧。如何在国际上协调和争取更多的频谱和轨道资源,以确保我国卫星互联网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挑战。

--如需查阅报告全文,请联系中信建投军工团队--

黎韬扬

研发部执行总经理、军工与新材料团队首席分析师,北京大学硕士。2015-2017年新财富、水晶球、Wind军工行业第一名团队核心成员,2018-2022年水晶球军工行业上榜,2018-2020年Wind军工行业第一名,2019-2022年金牛奖最佳军工行业分析团队,2018-2022年新财富军工行业上榜、入围。

任宏道

中信建投证券军工及新材料组联席首席分析师、建材行业首席分析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硕,七年航天院所总体设计经历,2021年加入中信建投证券。

郭枫

美国丹佛大学金融学硕士。2016-2017年新财富军工行业第一名团队成员,2017年水晶球军工行业第二名团队成员,2017年Wind军工行业第二名团队成员,2018年水晶球军工行业第四名团队成员,2018-2019年Wind军工行业第一名团队成员,2019年金牛奖最佳军工行业分析团队成员。

王春阳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士,3年船舶单位工作经验。2018-2022年水晶球军工行业上榜团队核心成员,2018-2020年Wind军工行业第一名团队核心成员,2019-2022年金牛奖最佳军工行业分析团队核心成员,2018-2022年新财富军工行业上榜、入围团队核心成员。

南洋

西北工业大学本硕,7年航空发动机产业链技术管理经验。

汪正鑫

本硕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和能源动力专业,2023年加入中信建投军工团队。

王泽金

博士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亚当斯密商学院,本科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经济系,2023年加入中信建投军工团队。

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商业航天25年展望:星座加速部署、关注火箭首飞》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1月11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黎韬扬 SAC 编号:S1440516090001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CSC研究军工及新材料团队)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黎韬扬(执业证书编号:S1440516090001)军工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