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东亚医学与健康知识的跨域传播:第四届中韩医学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

汽车新闻作者:wang1232024-12-09更新:

第四届中韩医学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为推进东亚学者在医学人文领域的学术交流,培养医学人文青年研究人员,2024年11月2日,第四届中韩医学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上海顺利举行。中韩医学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俞莲实博士(现韩国国立木浦大学教授)提议,韩国庆熙大学朴润栽教授、上海大学张勇安教授和复旦大学张仲民教授联袂发起,至今已分别在中韩高校成功举办三届。本届研讨会主题为“近代东亚医学与健康知识的跨域传播”,会议由上海大学国际禁毒政策研究中心与韩国庆熙大学HK+统合医疗人文学研究团主办,上海大学国际禁毒政策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上海大学、庆熙大学、韩国高丽大学、韩国国立木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

第四届中韩医学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师生合影

11月2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乐乎楼学思厅举行。开幕式由上海大学历史学系郑彬彬副教授主持,庆熙大学朴润栽教授、文学院杨长云副院长分别致辞。朴润栽教授首先对上海大学师生为本届研讨会顺利召开付出的努力表示由衷感谢。他娓娓讲述了往届研讨会的历程,并认为可以从医学、药物与知识生产的角度切入理解本届会议的议题。杨长云教授对与会专家与青年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尤其感谢了远道而来的韩国学者。他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就围绕会议主题开展深入研讨,期待中韩学校未来继续深化沟通,共同推动医学人文研究向纵深发展。

本次会议的学术研讨由青年学者论坛和博士生论坛构成。来自中韩高校的13位青年学者和博士生,围绕“医学与政治”“健康的现代性”“医学的外延”和“知识的流动”四个主题宣读论文并展开讨论。庆熙大学朴润栽教授、复旦大学张仲民教授、韩国国立木浦大学俞莲实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陈丽云教授和上海大学夏昀教授针对青年学者的汇报进行了精辟的点评与讨论。

首场汇报主题为“医学与政治”,杨长云教授主持会议。庆熙大学学术研究教授崔成运汇报的论文题为《儒家国家朝鲜的道家养生观中的御用医学:以调理之剂为中心》。崔教授以朝鲜英祖统治时期的御用医学为切入点,总结该时期的御用医学用药分为“对症之剂”与“调理之剂”,指出道教养生法中的预防观念对“调理之剂”的影响,为现代韩国传统医学与健康观念研究提供新视角。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后丁怡骏汇报的主题是《上海公共租界与法租界的灭蚊运动(1909-1939)》,丁博士以1909-1939年间上海公共租界与法租界的灭蚊运动为例,综合分析医疗知识理论、殖民帝国竞合、卫生管辖权与公共舆论等因素对灭蚊运动的影响,意在阐明近代中国防疫现代化的复杂性,并论证帝国、公寓与实验室这三种不同空间如何在其中重叠交织。

上海大学博士后张弘毅的演讲报告为《伪满洲国水灾应对与伪满洲殖民地医疗体系的重构》。医疗制度是日本对伪满洲殖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弘毅从伪满洲国初期的水灾切入,考察了在水灾这一契机下,伪满洲国医疗保健系统在原有殖民医疗系统与伪满洲当地医疗系统互动下的重建,为呈现伪满洲政权运作过程中地方特色与殖民特点的充分融合提供参考。

随后,陈丽云教授围绕中医医学知识,讨论了崔成運论文中的“调理之剂”与“对症之剂”在中医知识体系内的演变,说明中国历史上炼丹和服食丹药的行为导致了中国古代化学药物的产生。朴润栽教授认为丁怡骏博士需要关注财政与灭蚊运动之间的关系。对于张弘毅博士的论文,陈教授提醒其留意文章措辞的准确性,同时注意甄别日本文献材料的使用。

报告第二场以“健康的现代性”为主题,上海大学博士后黄运担任主持。上海大学历史学系讲师顾玥汇报的主题为《“产后宜温不宜凉”:明清时期妇科学与生育习俗的融合与冲突》。她以时间为脉络梳理中国古代的产后治疗策略,参考明清医疗案例,提出除民间分娩习俗外,早期医学理论也参与了“产后宜温不宜凉”习俗的塑造。同时,医患双方对于产后治疗的认知差异导致了治疗过程中冲突频发。

庆熙大学学术研究教授崔芝僖带来了题为《清末民初的长寿论述与老年健康》的汇报。崔教授关注到近年来全球“健康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她从中国晚清与民国时期的社会养生观念入手,探讨了西医长寿方法与传统东亚“养生”概念的差异,及这一时期的长寿观念与现代传统美德的影响与重构。

上海大学博士后安永娜的报告为《西医的中国化:上海现代心理健康服务的创建》。上海的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化始于20世纪30年代,安永娜聚焦上海精神卫生服务的制度化机构化进程,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展现中国近代精神卫生服务在全球背景下的发展,意在说明精神卫生服务的发展与国家危机、国际精神卫生运动及民族复兴息息相关。

接下来的评议环节中,俞莲实教授建议顾玥在文章中将回溯的时间线向前延伸,并着重分析医患双方在治疗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与解决的具体方式。对于崔芝僖的论文,张弘毅博士认为该论文主题体现了现实关切,在当今人口老龄化的东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并建议文章细化民众对卫生宣传的接受程度等问题。其后,曹民河老师认为安永娜的论文可以更详实地述说西医被中国化的具体案例,并说明上海精神卫生服务的发展对于中国、欧美的影响。

第三场汇报主题为“医学的外延”,顾玥老师主持会议。上海大学博士后陈剑发表的演讲为《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英国军事医学实践与科学探索》。他以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英国军医实践为研究对象,提出英国军医的治疗与自然信息收集行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医的交流互动,为后续医学融合奠定基础。论文为正确客观认识鸦片战争的历史提供了军医视角。

上海大学博士后屠含章的汇报题目为《一种被遗忘的无痛戒烟法:蛋黄素法的诞生与演化(1931-1940)》。蛋黄素戒烟法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屠老师以蛋黄素无痛戒烟法为考察对象,梳理了其发明及传播过程,分析了这一方法被世人遗忘的原因,并通过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事件,揭示20世纪30年代东西方在全球戒毒研究中的多向知识流动。

随后,庆熙大学学术研究教授金昇来发表讲演,主题为《从科学到健康教育:保护20世纪早期上海公共租界的儿童健康》。金教授利用日韩等多国报刊杂志史料,首先考察上海公共租界公共卫生话语引入科学方法的过程,进而探索健康教育如何在实践中与新引入的公共卫生话语关联,以此回顾这一时期中国预防医学与健康教育的历史。

评议讨论环节中,俞莲实教授与张仲民教授以屠含章的论文为例,将话题延伸至当今全球的毒品泛滥情况与不同国家的戒毒方法。俞莲实教授同时建议屠含章博士进一步深入考察蛋黄素戒烟法的成本及效用。朴润栽教授建议陈剑老师关注英国军医与普通医生的行为及接受的医学教育是否存在差异性。黄运老师建议金昇来老师增加对文章核心词汇“儿童健康”论述的篇幅,并可以结合关于近代上海公共卫生建设的相关研究与原始材料,深入挖掘口岸城市的公共卫生治理问题。

第四场的四篇文章主题为“知识的流动”,安永娜博士主持会议。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张雯婧的论文题为《渐禁主义的拥护与国际社会的妥协:日本与1931年曼谷鸦片会议》。1931年曼谷鸦片会议旨在促进东亚禁毒领域之间的合作,然而,随着世界形势的变换,国际毒品管制建设趋向疲劳。张同学着重考察了1931年曼谷鸦片会议情况,指出二十世纪三十年国际毒品管制体系建设乏力这一情况。

随后,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陈姝宇带来的演讲题为《近代中医药知识的西方生产与全球流通(1871-1919)》。陈姝宇通过考察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医药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流通情况,重点关注中医学知识文本生产与药材贸易网络的全球流通,以及中国海关外籍医生寻求中医知识的路线、原因与方法,说明了近代中医知识的生产传播在全球医学史中的重要性。

上海大学博士生徐欣蕊的汇报题目为《游戏场翻译背后的社会思潮:晚清至新中国早期有关儿童身体的看法》。现代游乐场在19世纪后期出现在欧洲与北美,后逐渐传入中国。徐欣蕊以“游乐场”一词的翻译为重点,梳理了晚清至新中国早期对于儿童身体社会观念的演变,其翻译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对儿童身体逐步重视、接受的过程。

汇报以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天天的论文收尾,其题目为《克利夫兰的伤寒防治与城市公共卫生的建设研究(1890-1930)》。简天天以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伤寒防治为例,分析该市公共卫生部门加强城市卫生建设的措施,说明公共卫生建设对伤寒防治的重要作用。

评议环节中,张仲民教授向张雯婧同学与陈姝宇同学提出宝贵建议。他肯定了张雯婧的选题,建议完善论述中的个案研究,以加深对日本政府殖民政策的理解。他指出陈姝宇需要进一步明确研究的具体对象。夏昀教授认为徐欣蕊的文章能抓住国民身体的政治隐喻意义,这值得肯定,并建议其增加关于“游戏场”概念传入中国过程的论述。曹民河教授认为简天天的汇报还需深入说明克利夫兰公共卫生建设的成功因素,并希望其从医学人文角度关注当时平民的生活。

研讨会最后的环节是圆桌讨论。在该环节,上海中医药大学陈丽云教授溯源中医医学中如“气功”“五禽戏”等各类问题,并指出“中医”与“中药”在历史书写中的区分问题。上海大学博士后黄运提出如何在历史写作中提出问题并论证这一问题。朴润栽教授与上海大学夏昀教授从史料、理论框架及叙述等方面对此回应。上海交通大学张志云教授、安永娜老师等学者围绕汇报的论文展开进一步讨论。

闭幕式上,朴润栽教授与夏昀教授作闭幕致辞。夏昀教授十分乐于见到与会师生在研讨会期间畅所欲言。朴润栽教授向与会师生的辛苦付出再次表示衷心感谢,尤其感谢了负责会议部分翻译工作的韩国国立木浦大学俞莲实教授,并表示期待两校间未来的合作。

至此,第四届中韩医学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青年学者荟萃一堂,讨论了近代东亚医学与健康知识的跨域交流问题,将有效推动东亚医学人文的纵深发展,为我们深入理解医学与政治的关系,以及用跨域视角认识医学知识的生产与流布提供新视野与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