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的2024:重塑长期投资生态_2
2024年,国内创业投资市场在变革中“稳进”。
这一年,前三季度新登记管理人80家,注销登记800家;VC/PE募资规模接近1万亿元,同比下降26%;新募集基金2777只,数量下降50%。这一年,改革按下“加速键”,人民币基金支撑起创投基金市场;资金投向早期、成长期,培育科技创新迈出坚实一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大胆资本连番进场,释放积极信号;探索S基金、并购重组路径,解锁基金退出机制……
临近岁末,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指出要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突出政府引导和政策性定位,按照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原则规范运作政府投资基金,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要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完善不同类型基金差异化管理机制,防止对社会资本产生挤出效应。要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责任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求变,则须创新。市场期待,资本市场改革下,国内创业投资基金能以扎实的举措,坚定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助推科技创新走深走实。
人民币基金占据主导地位
12月17日,深天使、光明科发集团、力合创投、艾迪贝克完成签约了光明科学城种子基金暨深圳市种子基金首个投资项目。
2024年,人民币基金屡传佳音。尤其是在美元基金退潮的背景下,人民币基金进一步占据主导位置。前三季度,VC/PE新募资基金数量达到2777只,新募资规模达到1.01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基金占比达到98.5%;20年前,人民币基金占比只有20%左右。
“人民币基金占比一路往上走,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创投生态。”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说。
自年初开始,各地政府出资,积极打造新动能“蓄水池”。鄂尔多斯市宣布设立新质生产力基金;珠海新质生产力基金在9月正式亮相,基金首期快速形成60亿元基金群,未来将携手更多社会资本打造总规模800亿元的基金群。地方政府“合伙人”持续刷屏,喊出投早、投小、投科技的主声浪,向市场传递出“城市产业发展合伙人”的诚意和决心。
国资背景LP和管理人伸出“橄榄枝”,成为国内创业投资基金的重要支撑。2024年上半年,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LP的出资金额占LP认缴出资总规模的81.2%;前三季度,国资背景管理人新募的人民币基金规模占人民币基金募资总量的比例接近七成。
金融机构也在有序进场。大部分保险业机构选择与政府投资平台合作,AIC替代了银行理财子公司成为银行系主要出资平台。
在业内人士看来,创业投资行业募资结构中,国有背景资本的占比越来越大。国有资本在创业投资行业的增长,有利于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升级。这不仅符合国家层面的战略,还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投资,将社会资本导向了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要领域,从而有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战略投资趋势明显
12月初,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政策措施,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致力长周期陪伴创新企业成长,推动国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2024年,政策利好频出,引导资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日渐活跃起来。基金投资轮次以早期为主,逐渐向成长期延伸,战略投资趋势越发明显。
2024年前三季度,资金向早期和成长期项目倾斜,早期投资(从种子轮到A+轮)的投资金额合计占市场投资金额的28.18%,比2023年增长了5.96个百分点;成长期投资(从Pre-B轮到C+轮)的投资金额合计占市场投资金额的32.76%,比2023年增长了7.71个百分点。
2024年前三季度,投资机构偏好早期投资,早期投资数量占比超过六成,成长期投资数量占比从2023年的16.74%增长至23.67%。
深天使副总经理徐向东表示,经过系统性改革、制度性安排,不同类型的基金需要采取差异化管理,从早期阶段的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到中后期的风险投资、PE投资,投资逻辑大有不同。“目前,基金注重早期投资,投资逻辑要从财务投资转向产业投资,需要把握科技创新周期逻辑。”
这一产业投资目标明确后,创业投资市场需要更多的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大胆资本。资本结构不断丰富、基金设立10年以上长存续期、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建立尽职合规免予问责机制……探索符合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大胆资本特点的制度改革,自上而下地为资本松绑,成为创业投资行业的集体行动。
同创佳业总经理余英栋表示,支持“长钱长投”,引入耐心资本投资创新创业企业,不仅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战略性布局,更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建立新型战略关系
2024年,政府引导基金相继面临到期审计“回头看”,压力已传导至整个创业投资基金领域。在政府、国资、金融机构占据LP出资主体的背景下,创业投资基金需要适应新环境,打造核心竞争力。
投资人逐渐意识到,未来做好投资:一是要懂投资、懂产业;二是要懂政府诉求,做好市场与政府的“联系人”。创业投资基金要在满足各类型LP的需求中找到平衡,能够最终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徐向东表示,尤其是政府引导基金,需要承担起联系市场与政府的桥梁作用,避免两者脱钩。一方面,密切联系经营主体,真实地反映市场的声音;另一方面,认真落实政府“引导”需求,协助政府找问题、求正解,提出政策建议。
毅达资本、邦勤资本等创业投资基金,已逐步做出改变。部分机构一般合伙人、投资总监都要从基金设立初期开始提前介入,直到基金结束,参与基金的全过程管理,培养投资团队募投管退全流程能力;从过去单一项目管理,到基金视角转型,提升与LP沟通效率,提高配置能力。
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谈到,未来与国资LP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基金业务层面的合作,还要围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产业规划、政策制定、产业协同、人才培养、人员交流、行业研究分享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基金要做‘好孩子’,保持专业性、规范性、引领性。越是坚持做‘好孩子’的品牌机构,越有希望获得政府引导基金、国资LP的青睐”。
打造多元化退出机制
回顾2024年,国产GPU企业象帝先、大型创投机构深创投等市场经营主体因对赌协议、回购诉讼事件,在市场引起广泛关注,从侧面揭开了创业投资基金退出难题。在国内5.5万只存量基金、约14万亿元规模市场中,有2万多只基金进入退出阶段。作为募投管退全链条的重要一环,疏通基金退出渠道,成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当务之急。
市场各方清晰地认识到,IPO节奏放缓,对资产发展的预期要回归理性。在资金出售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市场参与主体在寻求更高的交易转化率和资金使用效率,S基金有望活跃起来。12月,上海股交中心成功落地首笔市场化卖方联合受让S份额交易,标志着上海在畅通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渠道、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循环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应该投资S基金和项目接续基金。”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靳海涛表示,S基金、项目接续基金流动性好、变现快,可以解决母基金流动性缺陷。呼吁从中央到地方大规模设立S基金和项目接续基金,基金退出难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自“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全国各地多措并举支持并购重组。并购基金的退出功能逐步放大,发挥出强链补链延链作用,也为基金退出新增了一条通道。
鼎晖投资表示,中国市场并购基金募资、并购类投资及退出的占比分别为3%、1%和46%,并购策略基金、并购交易规模及市场占比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当前,内外部环境已发生变化,并购发展动力正悄然聚集,逐渐步入行业整合的系统性交易时代。
勤耕不辍,未来可期。创业投资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以长期投资理念重塑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