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新车上市作者:wang1232025-01-02更新:

新华财经呼和浩特12月21日电(记者蔡博腾、李唐宁)12月19日至21日,第六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在“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实践与展望”主题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展开交流,并分享了各地区在实践中形成的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和路径。

图为“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实践与展望”主题论坛现场

信用应用具备坚实数据基础和法治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马文表示,2024年内蒙古将诚信建设工程列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支撑性、牵引性、撬动性的六个工程之一,进行强力推进。聚焦信用法治化建设,《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信用条例》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为促进和规范自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聚焦提升信用监管水平,为所有经营主体建立了诚信档案,在24个重点领域建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聚焦弘扬诚信文化,编印出版《诚信内蒙古建设》系列读物,连续在全区范围开展诚信宣传月活动,营造出浓厚的诚信氛围。

国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副主任吴阿明表示,各级信用平台汇聚了大量的城市信用信息,信用数据已成为质量极高的行业数据之一,为多领域信用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当前,各地正大步迈向社会信用数字化,在超过20个领域开展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细化到行业、具体到场景”的信用格局已基本形成。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伟认为,要把经济金融领域信用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信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此外,要注重克服过去以失信惩戒为主所带来的弊端,未来应把守信激励作为更重要的工作。

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信用学会副秘书长兼生态信用专委会主任薛方认为,展望未来,要推进信用普惠,扩容信用经济,创新数字信用,打造生态信用,重塑国家信用。在构建现代信用体系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推进绿色领域的生态信用建设。

论坛还发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策汇编(2024版)》。据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信用事业部总经理李伟介绍,政策汇编涵盖了1500余个文件,共计7000余页,约1264万字。它不仅仅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历史记录,更是从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者的重要工具,可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导,同时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窗口,助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第六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证书颁发仪式同期举行。

城市信用体系迈向多场景、多行业应用

论坛上,嘉宾分享了不同城市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独特经验和创新做法。

据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长刘继英介绍,呼和浩特市从全局谋划诚信建设,构建首府信用建设“1+15+N”制度矩阵。以诚信引领,将全方位拓展“信用+”场景作为关键抓手,提供“信用+审批”“信用+文旅”“信用+金融”等创新服务,通过整合多领域资源,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经济建设、文化旅游等各领域服务效率,在全市范围内营造良好诚信氛围。

大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于雷表示,大庆市面向经营主体,全国首发“数据+信用+政策”“政金企”合力助企模式,构建了信用征信助企融资体系+“新质生产力贷”系列产品+融资信用征信服务平台+金融服务中心“两个全国首创”和“两个全国一流”的金融服务模式。通过“码上融资”为企业提供“征信查询—平台认证—授信测额—获得融资”的链条式服务,大庆企业信用贷款规模达到365.6亿元。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姚伟明表示,杭州市深入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在招投标、房地产、预付式消费、建筑垃圾处置等方面,用好信用承诺,开展信用监管。杭州市在招投标领域积极推进预警关口前移,进行风险智能研判。

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叶景岩表示,大连市积极推进地方行业专项立法增设信用条款,发布地方信用建设五年规划,印发系列配套信用建设制度规范,形成了涵盖信用信息认定、归集、共享、应用和安全保障的全流程信用标准体系,有力助推了法治城市建设。

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鲍佩云介绍说,宁波市开发“信用+民生”系列应用场景,服务共富建设,聚焦推动乡村振兴。开展“信用+乡村”建设,实施整村授信,服务“一老一小”推出养老院、托育园费用减免等举措。

廊坊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建国表示,廊坊市通过整合市县两级融资信用类平台,归集社保、资质证书等特色数据4000万条,向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查询等服务20万次,基于大数据算法不断优化撮合功能,实现全流程线上放款,让融资高效便捷。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信用推进处三级调研员庄颖芬提到,厦门市率先探索数据归集、治理、共享和开放应用的新路径、新机制、新模式,与金融机构、行业龙头机构共建“信用信息金融开发应用实验室”“信用+双碳”“信用+交通物流”“数据智能”等联合实验室,以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数据融合应用载体水平,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